欢迎来到产园帮!
关于我们
租购咨询热线
400-969-9082
产园帮网> 遵义> 贵州遵义经济开发区
  • 贵州遵义经济开发区
  • 贵州遵义经济开发区
  • 贵州遵义经济开发区
贵州遵义经济开发区 出租 出售
暂无价格

物业类型:

产业园区

物业管理费:

暂无信息

占地面积:

暂无信息

开发商:

暂无信息

电梯:

暂无信息

车位:

暂无信息

地址:

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遵义北站东北(汇川大道南段西)
【查看地图】
  电话  400-969-9082
园区简介
 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,是全省首批成立的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,1998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、管委会调整为市委、市政府的正县级派出机构,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2003年12月26日,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遵义市汇川区,并于2004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,2016年,原遵义县(播州区)沙湾、毛石、松林、芝麻、山盆等五镇划入汇川区,全区总面积1515平方公里,辖8镇6办,常住人口58万。是贵州省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,也是贵州省列经济强县(区)。
 
  十二五期间,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(汇川区)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在转型发展,赶超跨越上坚定信心,精准施策,持续发力,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快,快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。
 
  十二五期间,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(汇川区)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统筹推进民生各项事业协调发展,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 
  十二五期间,汇川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优势,借助全省“1+7”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,厚植后发赶超优势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,把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,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、全过程,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 
其他相关
  十二五期间,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(汇川区)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在转型发展,赶超跨越上坚定信心,精准施策,持续发力,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快,快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。
 
  地区生产总值从“十一五”末的112亿元增加到“十二五”末的243亿元,增长1.2倍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48.2亿元增加到274亿元,增长4.6倍;财政总收入从9.1亿元增加到54.1亿元,增长5倍,年均增长42.8%;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4.3:48.3:47.4。2015年,全区主体经济指标在31个经济强县综合排名第12位,在西部48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25位,荣获“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”称号。
 
 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。坚持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品质发展,加快打造支撑百亿级产业集群、千亿级工业园区的硬件基础,加快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9.6亿元。建设高坪工业园区、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、外高桥工业园区、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遵义产业园区、田沟产业园区“五大工业园区”,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9个国家级称号。坚持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引领,着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智能终端·大数据电子信息、现代服务和文旅创意“五大主导产业”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、中国500强企业6家,完成招商引资项目530个,累计到位资金1036.4亿元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家,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%。
 
  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。坚持以发展城郊型、科技型、效益型、带动型农业为定位,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,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为抓手,着力打造生态蔬菜、精品水果、健康畜牧等优势产业品牌;“农旅一体化”、“果旅一体化”步伐加快,引进培育了劳仑丰、台湾力禾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2家,建成观坝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、沙湾生态优质烟叶示范基地等41个现代农业园区和“农业+旅游”基地。全区农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4.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.5亿元,年均增长5.7%。
 
  全域旅游快速突破。按照“国际化、市场化、规模化、精品化”标准,着力推动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。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,荣获五洲旅游“红珊瑚”奖——中国最受欢迎景区。娄山关·海龙屯大景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。娄山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。1964文化创意园、奥特莱斯海洋馆等旅游重点项目相继建成。山地户外健身步道、世纪柏源等星级酒店、游客服务中心等景区景点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。成功举办中国自行车联赛、 “娄山关·海龙屯”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精品赛事,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 
  城市经济繁荣发展。金融、商贸、信息服务、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成长迅速。港澳、广珠等商圈不断壮大,奥特莱斯、唯一国际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速推进。中信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成功入驻,建成遵义金融集聚服务中心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,引进和培育电商企业39家,2015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3.28亿元。
 
  十二五期间,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(汇川区)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统筹推进民生各项事业协调发展,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 
 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。五年来,累计脱贫6510户24805人,17个贫困村出列。2015年,顺利通过省同步小康达标验收,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462和11241元,比2010年分别增长1.8倍和1.9倍。
 
 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。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4%以内,在全市率先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全覆盖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,“五险”参保人数达42万人次,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%。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,切实强化困难群众、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救助保障,累计发放低保金8059万元、优抚资金6426万元、其它救助金1230万元,在全市率先建立80岁以上高龄人员补贴制度。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,实施河溪坝、沈阳路等棚户区改造项目40个,惠及15142户44180人,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。
 
  教育事业均衡推进。扎实推进教育“9+3”计划、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1.5%,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%。新(改扩)建各类中小学校73所,城区增加学位20000余个;建成24所公办幼儿园,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。顺利通过全省“普十五”暨“两项督导”过程性评估。
 
  医疗卫生协调发展。大力推进公共卫生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,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高,建成1所区级人民医院、6所街道卫生院和46个农村标准化卫生室,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显着改善。完成乡镇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工作,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类管理,全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巩固。荣获“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”、“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”、“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区”等称号。
 
  社会发展和谐稳定。全面推进“平安汇川”建设,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,有效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,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实现“双降”,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分别提升至98.07%和98.16%。
 
  十二五期间,汇川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优势,借助全省“1+7”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,厚植后发赶超优势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,把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,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、全过程,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 
  深化改革亮点纷呈。探索法官、检察官员额制改革,创新审判权运行机制,“以案定员”司法体制改革获得中央政法委肯定并在全国推广。先行建立公务用车社会化保障平台,推行公务用车竞争性服务机制,为全省提供了可参考、可复制的改革经验。加快简政放权,编制“权力清单”,全面推行“证照合一”,发放了全市第一张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。完成高桥、董公寺、高坪撤镇设办工作,山盆、沙湾、毛石、芝麻、松林5镇成功划转;董公寺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“四项改革”、洗马路街道“智慧社区”创建取得成效。成功举办“2016首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”。
 
  对外开放效益凸显。实施开放带动战略,抢抓上海帮扶遵义机遇,深化与上海临港集团交流合作,全力建设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遵义产业园。同南京开发区、井冈山开发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。积极加入长江经济带沿线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发展联盟,与天津、昆明等40个国家级开发区共同发起成立产业绿色发展联盟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发力点,立足“金篮子”要装“金鸡蛋”,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,中国500强企业6家,民营500强企业2家。五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530个,到位资金1036.4亿元;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0.6亿元。
 
  自主创新成果丰硕。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,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、创新型企业,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集聚和发展壮大。“十二五”末,全区高新技术企业38家,比2010年翻了一番,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41.3%;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,省级创新型企业22家,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,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。2015年,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2.11亿元,增加值14.51亿元。建立院士工作站、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、科技企业孵化器(众创空间)等创新平台,推动企业联合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合作组建产业技术研究所等研发平台,拥有国家、省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2个,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.9%,位列全省第7,全市第1。获省、市各类科学进步奖57个,2次荣获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”称号。
地图
租购在线咨询
发送验证码
提交成功,专业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!
租购咨询热线 400-969-9082